技术支持目录
最新资讯
机械安装注意事项
控制轴负载与连接方式:该编码器轴直径仅 6mm,轴向最大负载 10N、径向最大负载 20N,安装时需严格控制负载不超此范围。建议采用弹性软连接,避免刚性连接带来的轴系串动、跳动,防止损坏内部轴系结构;安装时需轻轻推入被套轴,严禁用锤子敲击或摔打碰撞,以免造成轴体或内部磁性检测组件损坏。
把控同轴度与转速:安装时要保证编码器轴与设备输出轴的同轴度,建议不同轴度<0.2mm、轴线偏角<2°,否则会加剧轴体磨损,影响测量精度。同时其机械和电气端最大转速均为 12000 转 / 分钟,实际使用中不得超过该转速,否则可能导致信号丢失或轴承寿命大幅缩短。
定期检查固定状态:长期运行后,需定期检查编码器法兰的固定螺钉是否松动。其法兰材质为铝合金,外壳为不锈钢,两者材质热膨胀系数不同,频繁启停温差变化可能导致固定件松动,若发现松动需及时紧固,避免影响测量稳定性。
电气接线与使用注意事项
规范接线与供电:该编码器采用 1 个 M12 径向接插件,接线前需核对引脚定义,避免极性接反。虽其具备反极性保护和短路保护,但错误接线仍可能损伤内部电路。供电需匹配 4.75 - 30VDC 范围,且电流消耗需控制在 150mA 以内,适配多数工业现场供电条件,同时避免电压波动过大。
规避信号干扰:接线时严禁将编码器输出线与动力线、电力线同管或同线槽铺设,建议使用屏蔽电缆减少干扰。其 IO - Link 通信的最大电缆长度为 20m,普通信号传输最大电缆长度 100m,超过该长度易出现信号衰减,需额外加装信号放大器。
预留开机延迟时间:该编码器开机延迟时间为 0.5 秒,接通电源后,需等待延迟时间结束再进行检测或启动相关设备,避免因设备未稳定就绪导致的测量数据异常。
参数调试与维护注意事项
合理配置参数:其分辨率支持 1 - 10000 线编程,出厂默认 1024 线,且可切换 HTL/TTL 输出模式与旋转方向。通过 IO - Link 接口(版本 1.1)调试参数时,需匹配控制系统的信号接收模式;调试后建议保存参数,防止设备断电后参数丢失,再次上电后需核对参数是否正常。
控制通信参数:其 IO - Link 传递类型为 COM2(38.4 波特率),最小处理周期 2.3ms,调试时需确保控制系统的通信参数与编码器一致,避免因通信不匹配导致参数配置失败或数据传输延迟。
环境适配注意事项
控制温湿度与冷凝:编码器适用环境温度为 - 40 - 85℃,存储温度同样在此区间,需避免在超出该范围的环境中使用。其允许最大相对空气湿度为 95%,但严禁冷凝,若用于高湿场景,需加装防护装置,防止冷凝水进入内部影响电路和磁性元件性能。
注意局部防护差异:该编码器整体防护等级为 IP65/IP66,外壳侧面达 IP67,但轴侧防护仅 IP64,使用时需避免轴侧直接接触水、油等液体,若应用于多油污、飞溅水的场景,需针对性加装防护套,防止液体侵入轴侧影响运行。